中国版Clubhouse会火吗?小APP中窥大文化

Lulu Yan
18 min readMar 6, 2021

#Clubhouse能否被复制 #中西文化之差异和共性之我见 #中美文化 #中西文化 #科技产品 #科技投资 #科技快讯

声明:本文仅代表我个人观点,和所在团队和公司无关,仅供参考。

自从去年年中起,当我在创业圈内在每日一堆新品中听到Clubhouse这个名字时,它还和TechCrunch和ProductHunt上每天发布的千千万万新产品新闻一样,完全不会令人觉得有什么特别之处。事实上也是如此,创业的人都明白,再好的产品都未必能存活,更别提能火了,一款爆品的出现需要多少天时地利人和啊!更何况是一款在语音的podcasts(播客)和各种产品早就成熟的5G时代、各种视频浪潮中只有纯语音的产品。然而,从去年年底圣诞节前《纽约时报》上的到今年开始的热度,尤其是Elon Musk 中文名 埃隆·马斯克在Clubhouse直播带红后,一个月用户增量5倍,以惊人的速度实现了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Clubhouse用户增长曲线(2020年5月至今年2月)Image Source: backlinko.com Copyright belongs to the original author and publisher. Same for the rest images quoted.

后来大佬Elon Musk继续用新行为不断加强,包括希望能在 Clubhouse 上与俄罗斯总统普京(Vladimir Putin)展开交谈等, 又凭顶流实力将将这个APP推上了媒体和投资人眼中的“风口浪尖”。

马斯克等大佬炒红 Same throughout: Image copyright belongs to the original author and publisher.

我自己用Clubhouse的感受是,实时纯语音对话,将人们带回只有多方电话的时代,按照社区要求是不能记录,和之前聊天Snapchat的聊过即焚类似,听后即焚,也利用了人们Fear of Missing Out也叫FOMO,就是生怕错过的心理。写下这些文字的同时,出于好奇创始人Paul会不会在语音疲惫不堪时用录音重播介绍部分,我又同时在背景参加Clubhouse每周三傍晚的欢迎室, 听完功能介绍部分边按下“举手”等待,边写下以下这些听后感,顺便再增加点使用感觉。

过去几十年时间里,互联网时代的中国复制西方产品加入中国特色,基本上是捧十个红九个。国内投资人和创业者的一个哲学就是在美国火起来的网站或产品,在亚洲过段时间也会大火的,于是就用这着不断在亚洲复制美国并获成功。不提早年搜狐雅虎百度等的历史,即使是近些年,从Groupon到美团、Medium到简书、Yelp到大众点评、PayPal到支付宝、Audible到喜马拉雅蜻蜓荔枝等有声书、等等,都是走中国特色复制模式的成功案例。当然反过来成功出海的也有,腾讯网络游戏业务的海外扩张和看得见的收益、去年能被美国国防部盯上的抖音国际版TikTok都就是好例子。当然,具体内容上也有区别,下文会详述

美国版 Clubhouse APP (图片版权归属头条)

通常复制模式加上中国特色会让产品跑火,而东西文化的不同会让产品中国特色变得重要。举个自己的例子,记得当年还在2006年左右回国尝试淘宝时,受到美国亚马逊和eBay等电商平台使用习惯的影响,我完全是简单直线的下单,连要“领券”都完全不知道,白白好几次没领券后,才从妈妈那里得知优惠券只是淘宝很多特色之一。直到现在,对于淘金币、果园、每日打卡等等游戏等购物以外的内容我也还是最多只是当完成任务,还在问卷调查中提过我这类人群喜欢简单直接靠下单总量得到“犒赏”。但是我明白这些附加功能、游戏、级别累计等一定是要不能吸引国内大众用户、要不就是利润上利大于弊的好东东。

复制加上中国特色的模式让产品跑火,文化差异在特色中体现 The Chinese internet ecosystem. Image source: tommytoy.typepad.com, sampi.co from search

然而,不是所有的产品都能复制成功。美国几年前很火的Snapchat,在中国并没有明显看得到影子的复制版产品那么火。即使没有法律监管和需要记录言行的需求,内容限于用户本人的朋友也会限制Snapchat的同样产品在国内发展。语音社交即使是在同样的社会文化环境下功能类似的产品,Discord和Houseparty等在美国也因为缺少了大佬名人网红效应而远没那么火。甚至,(和上下文同,都是我个人认为,不再重复)如果未来不转型的话,在美国Clubhouse是否能继续火下去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名人大佬或知名机构。Clubhouse的热度爆表,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许多名人的加入(据新浪网报道,除马斯克外,许多演艺界名人、插画师、新闻主播等不同行业知名人士也加入了 Clubhouse,其中也有不少亚洲地区的名人、政治人物,如渡边直美、曲家瑞、梁静茹、萧敬腾、范琪斐、五月天阿信等等)。君不见,Instagram真正成为图片社交的产品,也有很大程度是得益于大量明星名人的使用。Twitter推特的和川普和大量州长市长等政治人物、各官方机构的高频使用也密不可分。相应的,国内微博少了明星名人和少数影响力大的网红,热度至少不会达到屡屡“系统瘫痪”的程度。

不是所有的产品都能复制成功,美国的Snapchat就是一例 (图片版权归属头条)

因为产品还在相对早期(beta),任何小卒上Clubhouse只要腾出相应时间参加room聊天室,就能免费和通常不在自己社交圈内的偶像和名人直接对话,比如Elon Musk这样的大牛, — 可是,这样的好事在Clubhouse用户扩大后还可能出现吗?Elon Musk和其他名人还会继续开对大众开放的实时直播或聊天室吗?即使继续开放,被允许onstage上台对话或提问的概率又会随着用户增长降到什么程度呢?我不知道答案,让我们拭目以待。最近看过FT中文网一篇报道,引用作者的主题结论:当以“排他性”构建的群组遭到所排斥的“他们”的大量渗入后,这些俱乐部和会员制的产品必会流失掉早期加入的精英会员。当然,会有潜在新的serendipity(机缘巧合),比如发现一个有趣的room聊天室,即使不是名人办的,内容有料有趣。

西方人Ins风主题通常限于美食、美景、美女 (图片版权归属头条)

让我们再来看看中西大众的整体性格文化差异对内容的影响。有到过中国的美国朋友个人认为,整体而言、整体而言、再三强调是整体而言 — 因为个体之间差异往往大于整体文化之间的,概括永远不能涵盖个体,美国人更vain(按相对近似的中文翻译,是特别自信、自恋的、自负的、自夸的、虚荣的),喜欢low effort(简单容易地)炫耀“我做了什么重要的事情”,社交媒体通常是简单低成本的事情。比如美国的Instagram最普遍的内容就是美食、美景、美女,style is trying to fit a theme rather than capture attention (风格试图适应主题而不是吸引注意力) ,色彩普遍不显眼。而中国的内容整体更加广泛,炮火的内容普遍更flashy(因艳丽、巨大和昂贵等而显眼的、俗艳的、浮华的),让内容更加像孔雀开屏一般,中国手机自带美颜、近年来电影、电视剧等为了增白增亮丽,普遍色彩饱和度超级高、和视觉上动态体验就是文化的一个体现,短视频就更不用说。即使在同一平台YouTube(油管)上的视频内容,中国人做的视频往往色彩更加鲜艳、生动,美国人做的视频除了拍摄自然的纪录片以外,色彩普遍没那么鲜艳生动。

国内各种视频往往色彩更加鲜艳生动。近年来国产剧流行高饱和度。(图片来源:百度2016年国产电视剧《锦绣未央》唐嫣剧照。)

一句话对比,美国Instagram上的照片内容可以变成视频,但是中国抖音快手和其他视频平台上的视频内容往往不能返回转化为静止的一帧帧照片。这说明中美两国最最受大众欢迎内容的主题往往是不同的:美国Instagram最普遍的通过美食、美景、美女展示个人成就,然而中国最最跑火的视频就像一场skit(小戏,小品),也说明中国整体节奏比美国快,除非是能强烈吸引眼球注意力的动态内容,单纯几张图片连接成的视频无法让人聚精会神看完。国内的视频主题领域之广,也是令美国同类产品用户叹为观止。

国内短视频主题领域之广,令美国同类产品用户叹为观止 (图片版权归属头条)

中美短视频平台用户群体差距也很大。君不见,抖音国际版TikTok和中国版本抖音内容还是很大区别。目前在美国使用的往往是年轻人,有朋友在美国采访几位老人用不用TikTok,都不知道是什么,其中一位老奶奶的回答最搞笑,她扶扶老花眼:“TikTok是什么,那是闹钟吗?” 而且,目前为止,这些美国用户往往不需要花很多精力时间做那么一个短视频。而在国内的抖音,全中国社会基本各个年龄都有人在用,我本人在国内年过八旬的姥姥玩抖音就是一叶知秋。

目前中美短视频平台主要用户群体截然不同 (图片版权归属头条)

一款纯音频产品是否能火和大家注意力的限制、也就是只能用耳朵的时间也有很大关系。美国拥有较高的家庭/车辆比例,个人依赖开车的氛围和程度还是比中国个人上下班通勤开车高,而开车时只能用耳朵,这时对音频的内容往往相对比较耐心。试想,听广播等音频时人们往往都在同时做其他事情,所以碰到不喜欢的广告,我们通常会容忍;而看视频时,碰到讨厌的广告,我们往往会随手滑掉。比如我回国时就见到过,我母亲吃饭、做家务时也听广播等音频,但主要空闲时间精力还是选择“浪费”在她坐拥十几万粉丝的彩视等视频平台。人同此心,在美国,基于目前Clubhouse在时间维度的实时局限性,如果没有任何注意力和视觉限制,在同样需要专注的时间段内,大部分人也会选择视频而不仅是音频。

纯音频产品和注意力的限制、只能用耳朵的时间有很大关系 Image source: Lorand Minyo from google search.

此外,国内公交普及度和公共场所犯罪成本都高于美国,所以大众在公交上不需要那么专注,我回国时在地铁上观察大家视觉注意力基本都在看手机屏幕,视频为主。而我自己在美国乘坐公交时,往往更注意,开车时就更是,基本最多只能听Audible(美国版有声书)和电台等音频节目。由此可见,一旦中国版Clubhouse问世,国内已经在听音频内容 — 包括传统广播、播客、有声书的群体,会有最大可能成为受众。

可是,现在美国版的Clubhouse,社区规则要求不能录音,也就是听后即焚,这样的实时对用户时间又提出了新要求。我在想,中国版Clubhouse即使诞生,想要生存发展的话,应该也需要中国特色,比如和电商平台直播一样,可以录下来吧?但那样的话,和现有音频平台又有什么区别呢?

美国电影《阅后即焚》记者会 (图片版权归属头条)

刚才写到这里时,聊天室虽然还有一百多人举手,但是我很幸运的被Clubhouse团队invited onstage(叫上了台)。作为创业者和业余内容创作者,我最关心如何开采这个流量的金矿,于是问了台上团队Creator Program(创作者项目)主要有哪些功能、什么时候能参与、整体来看如何运作,Paul回答说之前尝试的Creator Pilot Program是几十个早期社区成员,在未来几周会开始Creator Grant Program(创作者补贴项目),让开room(语音聊天室)的创作者创作语音交谈的内容,实现创作目标或变现。同场也有西方听众提出,群管理员(们)的权利比较大,不过这点对于习惯了群管理员权限的中国用户倒不是问题。

语音内容创作和相关商业模式在国内已经相对成熟(图片版权归属头条)

虽然联合创始人Paul一再强调Clubhouse的room不只是live podcast直播播客,而是鼓励大家参与participative interactive podcast具有“参与”和“互动”要素。我的体验是,比起不用视频功能的Zoom,Clubhouse多的益处主要是serendipity(机缘巧合),可以随时加入陌生人公开的语音聊天室。这时候,中西大众的整体性格文化差异对产品功能也有影响。 “实时”和听后即焚对节奏更快的国内老百姓是不是更局限?关于参与感,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对是否直播音频能参与功能也有很大影响。美国社会个人主义主导,大部分从小喜欢在小组发言,同时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在比较早期,用户尚可直接和名人大佬交谈,相当于得在特定时间参加一场audio-based performance event语音活动。而中国人口众多,即使同款产品早期,一旦有名人出现,听众也很难有机会提问对话参与。集体主义也是一个影响参与方式的因素,教育模式和文化氛围都决定了在国内的音频参与方式,更多老百姓喜欢听舒服的演讲,习惯在评论区和弹幕互动,除非有名人、利益相关、自己的偶像、或自己熟悉的人在场,大多数情况不那么在乎是否能实时语音参与互动。

“实时”“参与”和“互动”对广大中国听众来说究竟有多重要?(图片版权归属头条)

从视频回到音频是一场去繁就简的回归。这让我想起自己2011年在纽约时看的一部电影《艺术家》(英语:The Artist)是一部2011年法国黑白浪漫爱情默片,法国导演迈克尔·哈扎纳维希乌斯执导,法国演员尚·杜贾尔登和贝热尼丝·贝乔主演。故事发生在1927年到1932年的好莱坞,讲述一位走下坡路的男演员和一位正在崛起的女演员之间的故事。但倘若其他导演看到这部默片的成功以及于2012年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就得出结论,默片作品将成为未来的潮流,那显然不是事实。然而,如果无声电影在当今社会的某些群体、某个领域、或特定场合可以持续发挥独特价值,那么默片当然可以继续发扬光大。这些条件因素是否能被一一满足,决定了一个产品的未来。

默片《艺术家》Artist poster. 图片来源:By Source, Fair use, https://en.wikipedia.org/w/index.php?curid=47419490

尽管这款产品目前前途未知,但就如当年在MySpace留下痕迹类似,我在此邀请与您一起在Clubhouse留下记忆:我打算在美西时间3月19日周五晚上9点,也就是东部时间周六凌晨12点,北京时间3月20日周六中午12点,在Zoom参与朋友组织的Internatioanal Happiness Day(国际幸福日)用英文通过Zoom直播一小时的聊天室,话题是“如何把中医运用到每日幸福生活中”(文末是Zoom链接),希望那同时也在Clubhouse上语音开聊,有兴趣的记得标记您的日历哦!

美西时间3/19周五晚上9点即北京时间3/20日周六中午12点邀请您参与

最后,我很想知道,对于中国版的Clubhouse,您怎么看?记得在评论区留言哈。我的头条号是“每日一刻逍遥游”。感谢关注、分享、转发喔!

~*~*~*~*~*~*~
参考资料 References:

“Russia open to Musk’s offer of a conversation with Putin via Clubhouse, seeks further details” 文末有CNBC主持人采访Clubhouse联合创始人Paul对话的视频
https://www.cnbc.com/2021/02/15/russia-elon-musks-offer-of-clubhouse-chat-with-putin-is-interesting.html
“Clubhouse Makes Way for Influencers”

https://www.nytimes.com/2020/12/23/style/clubhouse-app-influencers.html
“Elon Musk reportedly ghosted the Kremlin after inviting Putin to a Clubhouse chat”

https://www.businessinsider.com/elon-musk-clubhouse-chat-with-putin-misunderstanding-kremlin-says-2021-3
“Clubhouse Wins Over Hollywood, Tech, Even Elon Musk. Are You Next?”

https://www.wsj.com/articles/clubhouse-and-social-audio-apps-are-having-a-momentis-it-all-talk-11613039404
”Clubhouse And Its Hockey Stick Growth”
https://www.forbes.com/sites/enriquedans/2021/02/07/clubhouse-and-its-hockey-stickgrowth/?sh=1a19c9d9d336
数字表格和曲线图片来自:
“How Many Users Does Clubhouse Have? 40+ Clubhouse Stats” https://backlinko.com/clubhouse-users

缩减图片来自:https://qz.com/567479/the-cultural-differences-between-east-and-west-according-to-one-artist/
《从Clubhouse的火爆看邀请制的魅力》
http://m.ftchinese.com/story/001091367?page=3&archive
《投资收益100倍的Clubhouse,真能稳赚不赔吗?》
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5657264.html
“阅后即焚”为什么在中国行不通?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0585607
为什么在中国没有一个成功的 Instagram 克隆?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163312
《马斯克希望在 Clubhouse 与普京对话》
https://finance.sina.com.cn/tech/2021-02-14/doc-ikftssap5720245.shtml

~*~*~*~*~*~*~

我在太平洋时间周六晚上9点,北京时间3月20日周六中午12点的Zoom聊天链接:

International Day of Happiness: Integrat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to Daily Routin for Your Well-Being

Time: Mar 19, 2021 09:00 PM Pacific Time (US and Canada)

Join Zoom Meeting

https://ucr.zoom.us/j/94650011913?pwd=dFJuV0RZOTNLODhGSVJlNzdoRjhDQT09

Meeting ID: 946 5001 1913

Passcode: 709011

--

--

Lulu Yan

Visionary Data Scientist; 20+ Yrs Work Adventurist since age 16; Avocationist for HealthTech in Integrative Medicine: WeCare Holistic, Herbal-Pal® & Denti-Pal®